生命至上同舟共济——武汉“解封”一年来的启示

 admin   2025-10-09 02:45   17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主要分享关于生命至上同舟共济——武汉“解封”一年来的启示的话题,和一些财经报告的武汉疫情相关题,下面小编给大家讲解一下吧!

光明日报总编辑金振亚徐畅

2021年的春天,中华大地格外美丽。2020年4月8日,春光明媚,因新型冠状病疫情“封城”76天的武汉按时开通了汉赴鄂出境通道。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遇到的这场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华民族用坚韧的毅力和决心仅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就战胜了疫情。在武汉和湖北抗击新型冠状病疫情的保卫战中取得决定性成果。

“物有盛衰,尝者自知;路有盛衰,行者自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抗击疫情斗争中,中华民族团结一致、敢于战斗,取得了全国抗击疫情的重大战略成果,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责任。

至高无上的爱和对生命的奉献

“仁,指的是人心;义,指的是人的道。”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常举措应对,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第一时间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疫情的蔓延。坚决夺取疫情防控总体目标。

2020年除夕夜,本该是家人团聚的时刻,但COVID-19患者数量激增,抗击疫情的战争已经到了关键时刻。

身着白衣为甲,逆粮而行,打仗。全国数百万医护人员冒着生命危险,奋战在抗疫一线,为病肆虐的漫漫长夜带来了光明。

在武汉“封城”的关键时刻,北京协和医院党委向全体党员发出公开信。18小时内,3306名医护人员自愿报名抗击疫情。与此同时,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向医护人员发出指令,赶赴武汉。

从万千家庭团聚的除夕夜开始,346支国家医疗队、4万多名医务人员奔赴一线。

其中,有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王晨、陈伟等领衔的多个院士团队,以及北协和、南湘雅、东齐鲁、西西派出的“四大天团”。中国,以及全国十分之一的专业重症医护人员,以及22支装备精良的国家紧急医疗救援队。

有召必来,来者能战,战者胜。

北京宣武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姜力于元旦赶赴武汉。在疫情最危险的时候,你总能看到她在重症监护室里冲进冲出,进行高风险的手术。

“只有走到病人床边,我们才能得到最好的判断,并提供适当的治疗。”

——这不仅是姜丽的坚持,也是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他们与时间赛跑,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极限压力,用血肉筑起阻击病的钢铁长城,拯救了一个又一个垂死的生命。诠释了医者仁心。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从刚出生30多小时的婴儿,到100多岁的老人,再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每一个生命都得到充分保障。

我国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中央应对疫情领导小组,派出中央指导组,建立了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成为当时的当务之急。

我们将全力以赴救治患者,不漏掉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个患者,坚持中西医结合,所有费用由国家承担。

武汉、湖北是抗击疫情的主战场。武汉赢了,湖北就赢了,湖北赢了,全国就赢了。

在举国上下的努力下,我国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生命救援行动。历时10多天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大规模重建16家方舱医院,迅速启用600多个集中隔离点,向除湖北以外的16个市州提供19个省、区、市对口援助武汉。

不仅是医疗行业,面对来势汹汹的病,各行各业都肩负着重任超过60万个基层党组织严阵以待,超过400万社区工作者日夜执勤在65万个城市全国各地和农村社区,解放军和武警官兵正在执勤。军队官兵和公安民警奋勇冲锋,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

坚持科学精神,为抗击疫情提供科技支撑

“评天地之美,辨万物之理”。在这场抗击疫情的艰难战役中,我国将科学精神、科学规律贯穿于决策指挥、病人救治、技术攻关、社会治理的全过程。

回顾一年多的抗击疫情,全国有4300余名科研人员、386个科研团队参与科研攻关。

“现在是战争!我们研究传染病的科学家怎么能不挺身而出呢?”坚定的信念体现了一个直率学者的品格。

时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疫苗研发班技术保障组组长赵振东因连续工作、过度劳累,心脏病发作,生命被永远定格在9月17日,2020。

正是由于中国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持续努力,为抗击新冠病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病原学和流行病学方面,首次分离鉴定出新冠病株,并与世界卫生组织共享病全基因组序列,为诊断技术快速进步和药物研发奠定基础和疫苗;阐明新型冠状病侵袭细胞的关键机制;继续深化病传播途径研究,为优化防控策略提供科技支撑;定量评估我国防控措施的有效性。

这些科研成果为药物筛选、疫苗研发和病传播机制研究提供支持。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在疫情之初也快速研发出新冠病核酸诊断试剂和免疫检测试剂,为病原检测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缺乏特效药物的情况下,中国科研人员揭示患者临床特点,在药物和临床治疗方面中西医结合,推出八版国家COVID-19诊疗方案,筛选出““三药三方”,临床有效。中西药物和治疗方法被许多国家借鉴和使用;解析了新型冠状病的结构和关键蛋白,一批中西药物的作用机制被揭示。

为进一步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死亡率,我国相继启动建立方舱医院、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大数据追踪等防控方案。追踪。

为阻断新冠病传播,疫苗研发至关重要。我国科研人员同步开展灭活疫苗、病载体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核酸疫苗等研发,腺病载体疫苗在全率先开展1期临床试验,灭活疫苗在全率先开展1期临床试验。全率先进行3期临床试验。并获准有条件上市。

这是一次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再到产业应用,从研发单位到生产企业再到应用的伟大合作。

截至2021年4月7日,31个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报告了14.9071亿剂COVID-19疫苗。

为全抗击疫情贡献智慧和力量

路并不孤单,所以“命运与共”。

面对来势汹汹的疫情,中国政府不仅对中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负责,也关心全公共卫生安全。中国与各国携手共进、共克时艰,为全抗击疫情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中方第一时间主动向世界卫生组织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组织报告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发布新冠病基因序列等信息,第一时间公布诊疗方案和防控方案。并开通疫情防控网上知识中心,向各国开放。

中国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同时,也在尽力向社会提供帮助。

截至2020年9月8日,中国已向32个国家派遣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抗疫物资。有力支持全疫情防控。

截至2021年3月8日,我国已与30多个国家进行抗疫科技交流,与多国开展联合科研攻关,参加世界卫生组织10个工作组,并得到各国认可同行。

“如你所知,在中国分享病基因序列60天后,首次疫苗试验已经开始。这是一项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2020年3月13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世界卫生组织关于COVID-19的例行编辑会议上发表上述评论。

截至2021年3月28日,仅国药控股的COVID-19灭活疫苗已在全50个国家和地区使用。

为尽快找到新型冠状病感染源头,有效阻断病传播,中方一直积极配合世界卫生组织相关工作。

2021年3月31日,在中国—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溯源联合研究专家组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联合专家组中方组长梁万年表示中国专家和外国专家都坚持务实、公开、透明的合作态度。中国是第一个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开展新冠病溯源研究的国家。

“作为中国科学家和这个联合专家组的成员,能够参与这项工作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感。”梁万年说道。

面对全百年来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我国秉持“一个世界、一个家庭”理念,对全公共卫生负责,生动展现了一个国家的责任担当。大国求同存异,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放弃、不退缩、不停止,这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责任。

长城内外、长江南北,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他们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冒生命危险、尊重科学、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抗疫精神。一幅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图景!

《光明日报》

有关生命至上同舟共济——武汉“解封”一年来的启示和财经报告的武汉疫情的相关信息已解完毕,请各位网友持续关注本站。

本文地址:http://www.scg036.com/post/24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