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主要给大家介绍关于感染新冠后,心动过速不少见!这是心肌炎吗?题究竟出在哪儿?,以及新冠心跳76相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COVID-19感染的急性期,尤其是发热期,心动过速是非常常见的伴随症状。根据以往发烧的经验,感染急性期结束后心动过速会很快好转。
然而,如今,许多人在COVID-19抗原转阴几周后仍然出现心动过速。有些人在改变身体姿势(例如站立或起立)时会出现心动过速;另一些人在安静状态下可能会出现心动过速,并伴有明显的心慌、心悸。
检查这些患者的心电图后,会发现大多数人的心动过速属于最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而不是房颤、室上性或室性心律失常。
面对这样的情况,大家都有很多的担忧。比如这会不会是病性心肌炎引起的?又或者,这就是新冠病残留的“心脏后遗症”?而且,是否需要治疗,尤其是药物治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向您介绍一下COVID-19感染后出现“窦性心动过速”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治疗?
心动过速是心肌炎吗?
近日,网络上流传不少“感染新型冠状病引发心肌炎”的消息。尤其是在听到“剧烈运动甚至可能导致猝死”之后,很多人对此感到非常恐慌!
很多科普健康科普内容中都提到,如果出现“阳”后还持续出现心慌、心慌等心动过速症状,就需要小心“心肌炎”了。
那么,只要有心动过速的症状就真的意味着心肌炎吗?
事实上,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提供的数据,未感染新冠病的人群中心肌炎的发病率大约只有“十万分之九”。虽然新型冠状病感染者心肌炎的发病率确实大幅上升,但仍然只有“每10万人中150人”左右。
也就是说,新型冠状病的流行确实显着增加了心肌炎的风险,但即便如此,心肌炎仍然是一种发病率低于“千分之二”的罕见疾病。
另一方面,感染新冠病后出现心动过速的患者比例远大于“千分之二”。一位心血管内科专家提到,在近期门诊和网上咨询中,不到一半的患者表示,在COVID-19感染急性期后,仍时不时出现心动过速症状。
因此,如果感染COVID-19后出现“心动过速”,原则上应检查是否为心肌炎。不过,最终被诊断出心肌炎的人其实是很少见的!
这三种情况比较常见
如果心电图显示您的心动过速是最常见的“窦性心动过速”,那么以下三种情况可能比心肌炎更常见。
一、其他病理原因引起的窦性心动过速。
例如,在感染急性期,由于出汗过多、饮食不足等,导致机体血容量、血压下降,可直接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再比如,COVID-19感染导致贫血、缺氧、甲状腺机能亢进、慢性肺心脏病等现有疾病加重,还可能引起窦性心动过速;
此外,在治疗COVID-19感染期间,您服用了某些含有兴奋物质的药物,或者您已停止服用受体阻滞剂等控制心率的药物。
如果在医生的指导下仔细排查,大多数人都能找到相应的原因。
然而,仍有一些人的心动过速原因不明。这个时候大家就需要看看自己是否符合后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称为“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
该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从卧位或坐位站起来时,心率可明显增加30次/分以上,导致无法长时间站立或出现心悸、心悸等不适。常设。
第二种情况称为“不适当的窦性心动过速”。
这种窦性心动过速与体位的改变没有密切关系。多表现为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静息状态下心率超过100次/分,24小时平均心率可达90次/分以上。在排除其他可能的生理或病理原因后,不明原因的窦性心动过速通常被归类为这种情况。
目前的医学观念认为,后两种情况主要与新冠病感染引起的人体内“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有关。
我们都知道,心脏是一个“自主跳动”的器官,它的跳动不受我们主观意识的控制。
心脏由人体内独立的神经系统控制。控制和调节心脏“自主跳动”的神经系统称为“自主神经”。
医学研究观察到,感染新冠病4-12周后,这些“长新冠”患者仍存在心血管相关症状,“自主神经功能”普遍紊乱。
怎么处理呢?有什么药可以用吗?
对于能找到明确病因的窦性心动过速,只要原发病“解决”,心动过速一般都能自行好转。
因此,对于此类患者,主要治疗应以纠正低血压、缺氧、贫血等不良情况为主;缓解慢性肺病和心脏病的加重;及时调整引起心率波动的药物的使用。
对于这种与姿势改变有关的窦性心动过速,我们可以先通过非药物的手段来改善。
首先,养成起床和离开座位时缓慢起身的习惯。应避免长时间站立,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要长时间卧床休息。
其次,鼓励适度锻炼。一开始最好从“非直立”的锻炼开始,比如骑自行车、使用划船机等,每次锻炼时间可以从5-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持续时间和频率,直到身体能适应。完全适应“非直立”运动后,逐渐过渡到“直立”运动。
另外,在饮食中,应避免摄入咖啡因、酒精等能刺激“自主神经系统”的物质。每天一定要喝足够的水,同时适当增加食盐的摄入量,有助于扩大血容量,避免低血压。
最后,对于那些窦性心动过速长期无法缓解,或者心慌、心慌等症状特别明显的患者,可能需要药物治疗。
临床上常用的控制窦性心动过速的药物主要有“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以及专门用于减慢心率的“伊伐布拉”。当然”。
一般情况下,医生习惯优先使用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然而,对于一些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说,在COVID-19感染期间服用受体阻滞剂时需要特别谨慎。特别是对于有缺氧迹象或气道痉挛风险的人,通常不建议使用受体阻滞剂。此时,可以使用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如地尔硫卓和维拉帕米代替受体阻滞剂。
然而,受体阻滞剂和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都可以在控制心率的同时影响血压。
因此,对于这些血压本来就低的患者来说,专门用于控制心率而不影响血压的伊伐布雷定可能更适合。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感染新型冠状病后,窦性心动过速持续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并不是由心肌炎引起的,而更有可能与一些其他原因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部分患者经非药物治疗后可好转;但也有患者需要药物来控制。
感染新冠后,心动过速不少见!这是心肌炎吗?题究竟出在哪儿?和新冠心跳76这类相关题,本文已经解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