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说到关于注意,洪灾后这些疾病多发!专家提醒十招预防!和洪水内涝防范暴雨相关的题,总是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下面小编为你带来解。
疾病“不接触身体”
近日,超强台风“杜苏里”给我国多地造成灾害。北京、天津、河北、福建等地部分地区受灾严重。北京甚至遭遇了有仪器测量记录以来140年来最大的强降雨,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抢险救灾工作迅速有序开展,洪水正在消退。洪水过后哪些疾病比较常见?如何预防呢?
洪水过后这些疾病更加常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李童曾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表示,洪水过后,这些疾病更加常见
01
消化道疾病。例如腹泻、痢疾等,主要表现为腹痛、里急后重、便脓血便、排便频繁等。
02
霍乱。主要特点是严重的无痛性腹泻和呕吐、大米样便、严重脱水、肌肉痉挛和周围循环衰竭。
03
由于转移和临时安置过程增加了人与动物、人与宠物之间的接触机会,一些人畜共患疾病很容易传播,如布氏杆菌病、戊型肝炎等。
04
蚊媒疾病,如登革热、日本脑炎等。日本脑炎一般起病急,临床表现为突发发热、恶心、呕吐、嗜睡、头痛等。23天后出现昏迷、抽搐、颈项强直。如果抢救不及时,可能会导致死亡。
05
人群聚集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在一些人员密集、空间相对狭小的环境中,流感、新型冠状病感染等高传染性疾病暴露出来。同时,甲型肝炎在人口密集的环境中也容易传播。
06
洪水期间,老鼠和一些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可能会发生改变,迁移到更接近人类生存空间的地方,这可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传播。此类疾病包括
疟疾俗称“双病”、“寒热病”,多发生于夏秋季节。大多数患者突然变得寒冷、颤抖、面色苍白、嘴唇和指甲发紫。寒战停止后,随之而来的是高烧和头痛,随后全身大汗淋漓,体温也恢复正常。症状可能会定期复发,间隔一到两天。
流行性出血热起病急,发热是该病的首发症状,也是不可避免的症状。体温可高达39至40,发热持续时间一般为3至7天,有的可持续10天以上。一般来说,体温越高、热持续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大多数患者在发烧结束或发烧消退时会出现血压下降。大约1到3天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肾脏损害的症状。
在南部,洪水还可能导致感染血吸虫病的风险增加。血吸虫病的特点是急性起病,伴有寒战、发热、腹痛、腹泻、食欲不振和轻度肝脾肿大。血吸虫病反复感染,多表现为慢性血吸虫病。
07
皮肤病。由于居住空间潮湿、通风不良,特别是临时转移时,不方便使用干净的水。如果身体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或皮肤破损,很容易引起感染和一系列皮肤病。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十招教你如何预防
洪水来袭时,转运过程或临时安置点人流拥挤,空气潮湿,卫生条件难以与正常情况进行比较。李同曾表示,这个过程中要更加注重疾病的预防
01
不要饮用或食用来自受污染水源的水或食物。即使加热也不能排除生病的可能性。尽量不吃生冷食物;
02
注意保暖,特别是腹部,避免受凉引起腹泻;
03
注意人员密集的居住环境尽量勤通风,有条件的定期消;
04
注意个人卫生如勤洗手,保持餐具等物品清洁,讲究卫生;
05
尽量及时、科学处理产生的粪便、垃圾,特别是随行牲畜的粪便;
06
离开洪水后,及时检查皮肤,特别是受损部位,出现题及时处理;
07
返回被洪水浸泡的环境后,受污染的食物尽量作为垃圾处理,不要食用;
08
家里的家具、用具可用75%酒精擦拭,或喷洒84%消液等含氯消剂;
09
被污染的衣服清洗干净后,可将其放出,用84消液或专用含氯消液浸泡,并通过晾晒保持衣服干燥;
10
汽车等交通工具被水浸泡后,很容易隐藏各种致病细菌或病。但由于结构材料的复杂性和脆弱性,建议咨询专业的汽车等车辆消机构进行处理。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营养科原主任张晔也特别提醒遭受过水害的人们,尤其是女同胞,在外出时要特别注意内衣的干燥和卫生。接受中新社采访。有条件的话,尽量保证内衣及时更换、清洗,并通过晾晒保持内衣干燥。如果实在没有条件,可以尝试借用吹风机等设备进行烘干。对于女性同胞来说,尿路感染以及一些相关的妇科炎症也是洪水容易引发的疾病。
物资匮乏的情况下如何吃得健康?
在天气恶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临时转移安置点往往难以保证营养均衡。而是向受灾群众提供瓶装水、方便面、饼干、火腿等,以在短时间内充饥。在这种情况下,您如何尽量吃得健康?
张晔表示,除了保证食物干净卫生外,还必须注意收到的方便面等食物不要保留,要及时食用,因为在保存过程中很容易发霉或污染。存储过程。其次,早上尽量吃方便面、火腿等肉类食品,下午则可以吃饼干、蔬菜等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消化不良给身体带来一系列风险。
洪水退去后,回家后应如何注意健康饮食?
张晔认为,首先要把有污染、发霉风险的食材扔掉,绝对不能吃。瓶装原料包括瓶装水、食用油、香料等瓶装原料在洪水浸泡后,即使瓶盖拧紧甚至未开封,也可能受到污染。强烈建议将它们扔掉而不是吃掉它们。
其次,灾难发生后,避免大吃大喝,甚至喝酒庆祝。灾害发生时,人们容易出现饮食单调、营养缺乏、流离失所等情况,导致免疫力下降,胃肠功能、内分泌等都可能受到影响。这时,暴饮暴食、暴饮暴食、大吃大喝等,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损害。因此,建议清淡饮食,力求食物成分多样化,以弥补灾难期间的营养失衡。对于食材,尤其是肉类,建议蒸煮至软烂后再食用。忌生冷食物,少用煎炸;
第三,适当吃一些除湿利尿的食物。如红豆、薏仁、丝瓜等,适当调节处于潮湿环境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此外,张晔还认为,健康的身体是通过长期科学的生活和饮食积累起来的。洪水过后,我们更要注重保持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
作者赵斌
今天关于注意,洪灾后这些疾病多发!专家提醒十招预防!和洪水内涝防范暴雨的相关内容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如果本文对各位有所帮助,记得收藏并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