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以及关于为什么疫情期间菜价这么贵的题,大家都众说纷纭,让小编带来了解一下吧!
“十几块一斤,几乎和肉一样贵了!”市民吴阿姨在北京西城区一家生鲜超市门口连连叹息。
10月以来,全国多地蔬菜价格持续上涨,部分蔬菜品种价格甚至翻番。据商务部监测,10月18日至24日当周,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为每公斤562元,比前一周上涨12元。其中,西兰花、茄子、菜花批发价格分别上涨268元、247元、246元。
蔬菜价格为何上涨?
业内人士分析,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绿黄”的时节。夏季菜市场基本结束,秋冬蔬菜有少量上市。市场供应量减少,将导致蔬菜价格上涨。
“今年强降雨、低温等不利天气,放大了生鲜蔬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综合形势室主任郭立彦表示,9月中下旬以来,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持续低温多雨天气。导致蔬菜生长减慢,田间湿度过高加剧病虫害危害,多地大规模蔬菜投放推迟甚至减产,导致蔬菜价格大幅上涨。
北京新发地市场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以为例,山东聊城露地生产的因连续降雨而被浸泡。目前,辽宁等地的大棚仅有少量可以投放市场。市场供应量明显减少,蔬菜价格上涨。
此外,专家指出,我国蔬菜产区和销售区相对分离。暴雨等天气条件给蔬菜采收和跨区域运输带来不便。采购和物流成本增加,这也放大了短期内的价格波动。今年以来,化肥、汽油、柴油价格上涨,进一步提高了蔬菜生产和流通成本。
如何保证供应、稳定价格?
为确保群众提上稳定的“菜篮子”,近期多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供应、稳物价相关措施。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组织专家和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加强田间管理,提高蔬菜抗逆性和高产性,指导实施针对后期可能出现的寒潮和低温天气,对设施内蔬菜进行防寒、保温。露地蔬菜简易覆盖等防灾减灾措施。同时,指导灾区和大中城市合理安排品种结构和种植规模,因地制宜发展速生叶菜、豆芽,增加市场供应。
“商务部密切关注全国和疫情扩散地区市场供需和价格变化。在加强监测预警的基础上,部署地方政府确保今冬明春市场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及时释放政府储备,督促商贸流通企业加强生产和销售。关键时期要对接、增加库存。”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舒觉廷10月28日表示。
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在行动。——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降低或降低主要农产品批发市场进场交易费用的方案,直接降低商户和运输司机的进场交易成本;上海不少批发市场做好了供应商联动,“郊区菜”将通过“客菜供应不足”等方式增加客菜供应量;甘肃、内蒙古多地成立专项物资保障工作组,共同加大调拨力度,保障市场稳定供应……
价格什么时候会回落?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张静分析,随着蔬菜产能恢复,部分滞期蔬菜将投放市场。秋冬蔬菜供应总体有保障,后期部分品种价格预计有所回落。
“农业投入品价格和运输成本仍然居高不下。另外,气象部门预计,今年冬季将形成拉尼娜事件,可能出现极端天气,影响部分地区蔬菜生产,高价压力依然存在。”张静说道。
专家建议,各地要合理安排跨区域采购和运输,及时供应本地消费的新鲜蔬菜,完善冬季蔬菜储存机制,多措并举确保蔬菜等生活必需品供应和价格稳定。
文/新华社
各地菜价接连上涨原因有哪些?这样的题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想知道关于更多为什么疫情期间菜价这么贵这样的相关内容,可以持续关注并收藏本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