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为什么要尽力避开阴雨天?

 admin   2025-07-31 02:45   15 人阅读  0 条评论

本篇文章将对人类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为什么要尽力避开阴雨天?和下雨时马为什么不动了呢的题进行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孙子兵法》开篇讲道“故经以五事,而正其算及其情其一为道,其二为天,其三为地,四曰将,五曰法,……天阴阳寒暑四季。”而天气对战争的影响位居第二;由此可见天气对战争的巨大影响;

战争的艺术

笔者查阅了各种资料,但很少有古代军队在雨天坚持作战的记载;记录很少,都是用小股精锐部队追击或突袭的记录;

昆阳之战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热兵器不是比冷兵器更怕下雨吗?

是的,早期的热武器必须避免在雨天作战。直到19世纪中后期,固定式金属弹壳的出现才扭转了这一局面,但也只是让雨水对战场的影响变小了;接下来雨中作战,对于战场指挥、战士们的士气、体力、视野还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燧发枪

那么下雨天对古代军队有什么影响呢?

1远程武器失去作用

在火器出现之前,弓弩一直被用作人类战场上的远程打击力量。这里我们首先要了解一下古代弓弦的制作。古代比较好的弓弦,多是用动物筋经过阴干、浸油等复杂工艺制成。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制作完成需要时间,甚至更高级的弓弦也需要几年的加工时间;不太先进的弓弦也是植物纤维制成的,周期也不短;

弓箭手

上述材料制成的弓弦有一个特点怕水、怕火。弓弦被水浸泡后,会变软、肿胀。弓弦失去张力,容易折断。弓箭的威力大大降低。为了保护弓弦这一重要战略资源,雨天基本不使用。当然,事实并非如此。绝对;

2对战士的体力消耗极大。

首先古代武士的负重可能比现代士兵稍微多一些;除了武器之外,还有铠甲等辅助装备,有时甚至是皮甲,要害部位一定要保护好;

步兵

其次古代打仗要比现代消耗更多的体力,而且打仗必须全力以赴;

因此以上两点,再加上地面泥泞,雨水的附着,士兵体能的损耗,你可能还没到达敌人就已经筋疲力尽了。

3对骑兵的影响

泥泞的道路不仅极大地消耗步兵的体力,而且当骑兵在泥泞的道路上奔跑时,对骑兵的影响也很大;

骑兵

首先体力也受到影响。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压力的概念;

我们来分析一下有的战马体型较大,在1000公斤以上,小型的如蒙古马,则在350公斤左右。我们就拿折衷的数字500kg,加上骑士和装备600kg,战马的马蹄铁大概就只有我们的脚底了。一半的时候,行军的武士单脚着地,战马双掌着地。这样一来,地面的受力面积就差不多了。如果武士踩在泥泞的路上,他会下沉5-10厘米,而战马的重量是武士的6倍。即单位面积压力的六倍;考虑到较低地面的干燥,马蹄铁陷阱有可能超过20厘米,拔出马蹄铁所需的力量要大得多;

其次如果地面干湿不均,马腿可能会断,马就废了。别说是农耕民族,就连游牧民族的战马都是重要的资源,他们也无法承受这样的损失!

4对战士视力的影响

就个体士兵而言,对古代士兵的影响较小,但仍然不容忽视。与敌人混战时,视线有限的情况下很容易伤到自己人。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雨天作战是一小群精锐,也必须有区分敌我的标志;

5对士气的影响

面对大自然的水、火、雷暴,人类很容易产生一种渺小感和屈辱感。战士的豪迈气势在这样的天气面前大打折扣。头上的热血终于被大雨浇灌了。其中大部分被毁。如果秦军出征,想要喝酒增强体力,一瓢凉水浇下去,效果还能剩下多少?

士气高昂

6对战场指挥的影响

众所周知,在无线电发明之前,战场指挥多依靠指挥旗、号角、战鼓、快马通讯等,“闻鼓进,闻金退”或许已经成为笑话。

无论是雨水对指挥员视野的遮挡影响判断,还是噪音传递命令时造成的偏差,这些都是无法弥补的题;如果你想在这样的天气下战斗,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题;指挥员的影响范围被大大压缩;

从以上六点来看,雨天泥泞的地面会对马、步兵、弓等兵种造成很大的影响;别说战斗,即使行军途中下大雨,也会有很多人留下、失踪;

因此,在古代,无论是以步兵为主的农耕文明,还是以骑兵为主的游牧文明,尽可能避免雨天作战;即使有必要发动战争,也是因为其利益巨大,足以承受这样的损失;

对于人类历史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为什么要尽力避开阴雨天?和一些关于下雨时马为什么不动了呢相关内容,本篇文章都有做详细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本文地址:http://www.scg036.com/post/1932.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