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一活动就气短,新冠后呼吸肌无力,体位管理搭配3种方法在家练

 admin   2025-05-06 02:45   14 人阅读  0 条评论

关于一些稍一活动就气短,新冠后呼吸肌无力,体位管理搭配3种方法在家练和新冠没食欲呼吸困难的热门话题,大家都有很高的关注,但是都不是很了解,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一一讲解吧!

在最近播出的节目《新型冠状病,新思考》中,中日医院呼吸中心副主任赵红梅教授特别强调了一件事。许多COVID-19康复者(甚至症状轻微的人)都会出现轻微运动后呼吸短促的现象。COVID-19引起的呼吸肌无力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题。

轻症患者也可能出现长期持续的COVID-19后遗症症状

首先,新型冠状病为什么会造成人体多器官损害?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新型冠状病利用细胞表面一种名为“ACE2”的受体作为介质,导致病浸润人体,最终导致多器官损伤。例如,如果心血管系统发生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胸痛、心律失常,以及心肌炎、血栓等表现。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发生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这是大家可能都听过的专业术语,叫做“脑雾”。患者还可能出现谵妄、疲劳、焦虑、抑郁等症状。如果呼吸系统发生损害,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活动后气短、咳嗽等症状。

随着病被清除,这些作用能否终止感染?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这个题不得不谈谈COVID-19感染的急性期和急性后期。事实上,我们都知道,在感染的最初1到2周内,COVID-19病会因接触病而浓度增加并持续复制。因此,人们在发病后,几乎都会先出现呼吸道题,然后通过鼻咽部发展到下呼吸道。根据目前的临床观察,不少患者在4周后仍会出现持续症状,如疲劳、关节痛、肌肉痛,以及呼吸道、心血管等一系列题,不少患者甚至会出现睡眠障碍。发生脱发等,这些影响通常会持续12周甚至6个月后。因此可以证明,新型冠状病对人体的影响并不一定随着病的消灭而结束。

有人说,只有感染时病情严重或危重的患者才会持续出现症状。这是真的?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相关研究证实,正在调查的145名新冠病感染患者按照严重程度进行了划分,比如轻症门诊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而没有肺部受累的患者、以及居住在普通病房的住院患者等。需要氧疗的住院患者以及入住ICU的患者。结果显示,无论是轻症还是重症,47-53%的患者在感染新冠病180天后症状仍然持续存在。主要症状有消化道症状、呼吸困难、失眠、盗汗等。这证明不仅感染时重症、危重症患者会出现持续症状,普通、轻症患者也仍会出现持续症状。新冠病对人体的影响绝不仅限于感染阶段,可能会持续长达半年之久。不仅限于重症、危重症患者,对普通、轻症患者也有长期疗效。

即使是最轻微的动作也会导致呼吸急促。新型冠状病引起的呼吸肌无力是一个被严重忽视的题。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很多养康后的患者现在一动就感觉气短。呼吸困难、气短是每个人最“难受”的感觉。美国对此进行了研究。他们邀请了164名COVID-19阳性患者报告他们的症状。住院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症状的比例远高于非住院患者。

难道真的只有在感染COVID-19之前有基础疾病的人才会在康复后继续出现呼吸困难、呼吸急促等症状吗?

赵红梅教授回说,事实并非如此。不仅是COVID-19感染前有基础疾病的患者,还有那些在COVID-19感染前完全健康、没有任何基础疾病的患者,每个人在养康后都可能有这样明显的感受。有人会说“现在稍微动一下,心率就下降了。”如果加快速度,就会气短”;还有人会说“以前跑10公里很轻松,现在跑1公里就开始气短,心率明显加快”。

是什么原因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功能障碍?

赵红梅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图,叫做《呼吸肌力量与呼吸做功》。从图中可以看到,左边女子的状态与右边男子的状态完全不同。

赵红梅教授解释说,可能导致患者呼吸功能障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题就是呼吸肌无力。简单解释一下原理就是,当我们的呼吸肌力量储备远高于呼吸做功时,呼吸就是高效的。当呼吸做功增加时,不会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如图中女士的状态;而当呼吸做功增加,呼吸肌的发力能力接近呼吸肌的力量储备时,即呼吸做功接近呼吸肌的力量储备时,患者就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在活动时会加剧,比如图中男子的状态。呼吸肌对于人类的呼吸非常重要。呼吸肌无力还会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气短、乏力等症状。

姿势管理结合3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症状。

如果出现了呼吸困难、气短、乏力等COVID-19的“后遗症”症状,我们有什么办法可以在家进行康复训练呢?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呼吸康复在改善COVID-19患者的呼吸困难、运动能力、肺功能和疲劳等方面优于常规治疗,尤其是对于曾经住过ICU的住院患者。呼吸康复对于急性和慢性COVID-19患者更安全、有益,对于轻/中度和重/危重症COVID-19患者的治疗非常有益。在家接受康复训练的通常是出院后的患者,以及原本是普通轻症患者的患者。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对于普通的COVID-19患者,可以在家进行姿势管理,但必须做到以下两个要领

1.除夜间睡眠外,避免长时间卧床;

2.可采用前倾坐位作为基本治疗方法。

这种姿势管理可以帮助缓解呼吸困难、气短、疲劳等症状。同时,还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只要能动,希望大家都能做相应的活动,而不是躺在床上。关于有氧训练的建议,对于普通患者,我们建议在症状消失且病原体检测阴性至少10天后进行中等强度的全身有氧训练,但不建议进行高强度的有氧训练。

赵红梅教授告诉我们,对于普通患者,我们也建议在症状消失、病原体检测阴性后,至少10天后,进行全身大肌群的低至中等强度的力量训练即可。被执行。至于吸气肌训练,对于普通患者,我们推荐主动阻力吸气肌力量训练和全身活动训练,但不建议使用激励呼吸训练器作为吸气肌力量训练的替代治疗。另外,还可以进行一些腹式呼吸训练、缩唇呼吸训练、呼吸练习等,可以训练吸气肌,改善症状。

对于稍一活动就气短,新冠后呼吸肌无力,体位管理搭配3种方法在家练和新冠没食欲呼吸困难的一些相关话题,本文已经做出了详细的解,希望各位喜欢。

本文地址:http://www.scg036.com/post/10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 admin 所有,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

 发表评论


表情

还没有留言,还不快点抢沙发?